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得越多,圆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

0%

Redis 分布式锁实现

分布式锁本质上要实现的目标就是在 Redis 里面占一个“茅坑”,当别的进程也要来占时,发现已经有人蹲在那里了,就只好放弃或者稍候再试。

占坑一般是使用 setnx(set if not exist) 指令,只允许被一个客户端占用。先来先占,再调用 del 指令释放茅坑。

1
2
3
4
5
setnx lock:codehole true

... do something critical ...

del lock:codehole

但是有个问题,如果逻辑执行到中间出现异常了,可能会导致 del 指令没有被调用,这样就会陷入死锁,锁永远得不到释放。

于是我们在拿到锁之后,再给锁加上一个过期时间,比如 5s,这样及时中间出现异常也可以保证 5s 之后锁会自动释放。

1
2
3
4
5
6
7
setnx lock:codehole true

expire lock:codehole 5

... do something critical ...

del lock:codehole

但是以上逻辑还有问题。如果再 setnx 和 expire 之间服务进程突然挂掉了,可能是因为机器掉电或者被人为杀掉的,就会导致 expire 得不到执行,也会造成死锁。

这种问题的根源就在于 setnx 和 expire 是两条指令而不是原子指令,所以我们应该使用这两个指定的原子指令。

1
2
3
4
5
set lock:codehole true ex 5 nx

... do something critical ...

del lock:codehole

超时问题

Redis 分布式锁不能解决超时问题,如果在加锁和释放锁之间的逻辑执行时间太长,以至于超出了锁的超时限制,就会出现问题。因为这时候第一个线程持有的锁过期了,临界区的逻辑还没有执行完,这个时候第二个线程就提前重新持有了这把锁,导致临界区代码不能得到严格的串行化执行。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Redis 分布式锁不要用于较长时间的任务。如果真的偶尔出现了,数据出现的小波错乱可能需要人工介入结解决。

有一个稍微安全一点的方案是为 set 指令的 value 参数设置为一个随机数,释放锁时先匹配随机数是否一致,然后再删除 key,这是为了确保当前线程占有的锁不会被其它线程释放,除非这个锁时过期了被服务器自动释放的。但是匹配 value 和删除 key 不是一个原子操作,Redis 也没有提供类似于 delifequals 这样的指令,这就需要使用 Lua 脚本来处理了,因为 Lua 脚本可以保证连续多个指令的原子性执行。

1
2
3
4
5
6
# delifequals
if redis.call("get", KEYS[1]) == ARGV[1] then
return redis.call("del", KEYS[1])
else
return 0
end

但是这也不是一个完美的方案,它只是相对安全一点,因为如果真的超时了,当前线程的逻辑没有执行完,其它线程也会乘虚而入。

可重入性

可重入性是指线程在持有锁的情况下再次请求加锁,如果一个锁支持同一个线程的多次加锁,那么这个锁就是可重入的。Redis 分布式锁如果要支持可重入,需要对客户端的 set 方法进行包装,使用线程的 Threadlocal 变量存储当前持有锁的计数。

不推荐使用可重入锁,它加重了客户端的复杂性,在编写业务方法时注意在逻辑结构上进行调整完全可以不适用可重入锁。

Readlock

在集群环境下,前面的分布式锁实现是有缺陷的,它不是绝对安全的,

比如在 Sentinel 集群中,主节点挂掉时,从节点会取而代之,客户端上却并没有明显感知。原先第一个客户端在主节点中申请成功了一把锁,但是这把锁还没有来得及同步到从节点,主节点突然挂掉了。然后从节点变成了主节点,这个新的节点内部没有这个锁,所以当一个客户端过来请求加锁时,立即就批准了。这样就会导致系统中同样一把锁被两个客户端同时持有,不安全性由此产生。

不过这种不安全也仅仅是在主从发生 failover 的情况下才会产生,而且持续时间极短,业务系统多数情况下可以容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Redis 提供了 Readlock。要使用 Readlock,需要提供多个 Redis 实例,这些实例之前相互独立没有主从关系。同很多分布式算法一样,Readloack 也使用“大多数机制”。

使用 Readlock 也是有代价的,需要更多的 Redis 实例,性能也下降了,代码上还需要引入额外的 library,运维上也需要特殊对待,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成本。

小礼物走一走,来 Github 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