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解决并发问题,其实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共享变量只有读操作,而没有写操作。这个办法如此重要,以至于被上升到了一种解决并发问题的设计模式:不变性(Immutability)模式。所谓不变性,简单来讲,就是对象一旦被创建之后,状态就不再发生变化。换句话说,就是变量一旦被赋值,就不允许修改了(没有写操作);没有修改操作,也就是保持了不变性。
实现
将一个类所有的属性都设置成 final 的,并且只允许存在只读方法,那么这个类基本上就具备不可变性了。更严格的做法是这个类本身也是 final 的,也就是不允许继承。因为子类可以覆盖父类的方法,有可能改变不可变性,所以推荐大家在实际工作中,使用这种更严格的做法。
应用示例
JDK包装类
Java SDK 里很多类都具备不可变性,例如经常用到的 String 和 Long、Integer、Double 等基础类型的包装类都具备不可变性,这些对象的线程安全性都是靠不可变性来保证的。仔细翻看这些类的声明、属性和方法,我们会发现它们都严格遵守不可变类的三点要求:类和属性都是final的,所有方法均是只读的。以 String 为例:
1 | public final class String implements java.io.Serializable, Comparable<String>, CharSequence { |
通过分析 String 的实现,不难发现,如果具备不可变性的类,需要提供类似修改的功能,具体该怎么操作呢?做法很简单,那就是创建一个新的不可变对象,这是与可变对象的一个重要区别,可变对象往往是修改自己的属性。
享元模式的运用
如果所有的修改操作都创建一个新的不可变对象,我们可能会担心:是不是创建的对象太多了,有点太浪费内存呢?是的,这样做的确有些浪费,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享元模式来减少创建对象的数量,从而减少内存占用。
享元模式本质上其实就是一个对象池,利用享元模式创建对象的逻辑也很简单:创建之前,首先去对象池里看看是不是存在;如果已经存在,就利用对象池里的对象;如果不存在,就会新创建一个对象,并且把这个新创建出来的对象放进对象池里。
下面我们就以 Long 这个类作为例子,看看它是如何利用享元模式来优化对象的创建的。Long 这个类并没有照搬享元模式,Long 内部维护了一个静态的对象池,仅缓存了[-128,127]之间的数字,这个对象池在 JVM 启动的时候就创建好了,而且这个对象池一直都不会变化,也就是说它是静态的。之所以采用这样的设计,是因为 Long 这个对象的状态共有 2 种,实在太多,不宜全部缓存,而[-128,127]之间的数字利用率最高。下面的示例代码出自 Java 1.8,valueOf() 方法就用到了LongCache 这个缓存:
1 | public static Long valueOf(long l) { |
需要注意的是,正是因为包装类内部用到了享元模式,这会导致看上去私有的锁,其实是共有的,因此基本上所有的基础类型的包装类都不适合做锁,因为它们例如在下面代码中,本意是 A 用锁 al,B 用锁 bl,各自管理各自的,互不影响。但实际上 al 和 bl 是一个对象,结果 A 和 B 共用的是一把锁。
1 | class A { |
注意事项
在使用 Immutability 模式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 对象的所有属性都是 final 的,并不能保证不可变性;
- 不可变对象也需要正确发布。
下面我们再看看如何正确地发布不可变对象。不可变对象虽然是线程安全的,但是并不意味着引用这些不可变对象的对象就是线程安全的。例如在下面的代码中,Foo 具备不可变性,线程安全,但是类 Bar 并不是线程安全的,类 Bar 中持有对 Foo 的引用 foo,对 foo 这个引用的修改在多线程中并不能保证可见性和原子性。
1 | // Foo线程安全 |
如果我们的程序仅仅需要 foo 保持可见性,无需保证原子性,那么可以将 foo 声明为 volatile 变量,这样就能保证可见性。如果我们的程序需要保证原子性,那么可以通过原子类来实现。下面的示例代码是合理库存的原子化实现,其中就是用原子类解决了不可变对象引用的原子性问题。
1 | public class SafeWM { |
无状态
具备不变性的对象,只有一种状态,这个状态由对象内部所有的不变属性共同决定。其实还有一种更简单的不变性对象,那就是无状态。无状态对象内部没有属性,只有方法。除了无状态的对象,我们可能还听说过无状态的服务、无状态的协议等等。无状态有很多好处,最核心的一点就是性能。在多线程领域,无状态对象没有线程安全问题,无需同步处理,自然性能很好;在分布式领域,无状态意味着可以无限地水平扩展,所以分布式领域里面性能的瓶颈一定不是出在无状态的服务节点上。